涨知识丨一文了解市场主流的六大辐射固化(UⅤ/EB)胶粘剂
UV粘合剂大致可以分为有基材(胶带、双面胶)和无基材(液态胶水)的2大类,后者使用时UV光照射固化,前者UV光照射可以增加或减低粘接性,UV减粘胶带作为临时保护或临时定位,在微电子、光电子器件,例如晶片、触摸屏玻璃加工业有很大的需求。
1. UV压敏胶(PSA)
PSA目前都是经过溶液涂布、干燥和化学反应制得,超过60%的溶剂要挥发、燃烧掉,排放高、生产过程长、效率低,产品中还可能残留溶剂等有害化学品。用UV固化方式生产PSA,将无溶剂的液态成分涂布在基材上后,用UV光照射进行光聚合就制成,无需热烘道,生产线简化,生产过程环保,几乎零排放,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PSA的产品形式多样,从装饰膜、各种保护膜到工程结构胶带,用途非常广,在广告板、电子产品到高端包装盒中都要用到。
2. UV复合胶
食品、饮料和一些生物医药制品需要高阻隔软包装,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决定和影响可食用的时间。高阻隔包装材料由塑料薄膜与纸张、金属膜复合制成,具有强度高、隔氧和隔水性好、安全卫生无毒、适应印刷的特点,能耐冻和耐120℃高温。
目前软包装行业的复合胶几乎都是溶剂型粘合剂,溶剂的质量>70%,复合过程经由涂布、溶剂挥发、复合、存放和熟化的工艺步骤,除了易燃、易爆,排放高、生产过程长、效率低,复合膜中还残留有溶剂。每到精美包装需求旺盛、交货急的节日时段,许多复合包装膜并没有充分反应和彻底挥发干净溶剂就交付使用,残留的溶剂和未反应完全的化学物质可能渗透、污染食品,这是目前仍有不少医药和食品包装物的健康指标不达标的一个主要原因。水性粘合剂虽然无溶剂,但干燥慢、生产效率低,对塑料的粘接性能也不理想。
用UV粘合剂取代溶剂型粘合剂,不仅复合膜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大提高,由原来的几小时的生产过程减小到一分钟就可完成;UV粘合剂不含溶剂,无挥发,无有害残留物,更可以保证复合膜达到食品、医药等包装材料的健康和卫生要求。等溶剂挥发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在此期间施工场所不能使用,若使用光固化粘合剂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先将光固化胶涂布在地面上,自流平后用紫外光照使其固化,表面具有粘性,然后将PVC地板铺上即可立即使用,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溶剂挥发,不污染室内空气。
3. UV建筑胶
安全玻璃主要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为粘接材料,经过真空脱气和热压的工艺将玻璃片粘接而成,总生产时间需要约十多个小时。采用封边、灌胶、自然光下存放数十分钟完成光聚合的液态粘贴方式生产夹胶安全玻璃,也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目前还是非主流产品,主要用在低端安全玻璃市场。液态粘接方式不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是UV胶的性能还不足,安全性缺乏可信赖的数据。UV胶在建筑领域的增长势头良好,商店厨窗和装修、彩色玻璃都在使用UV胶。随着性能的提高,UV建筑胶将有很大的发展。
近年来PVC石塑地板的应用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施工方法是先在施工地面上刮平一层粘合剂,然后将PVC地板粘接上去。PVC塑料地板胶主要可分为水乳型、溶剂型、反应型3大类。水乳型胶粘剂以水为分散介质,产品无毒,成本低。但耐水性差,一般经水浸泡后,粘接力大幅下降,如水性丙烯酸酯。溶剂型胶粘剂主要是聚醋酸乙烯系和氯丁橡胶系胶粘剂。反应型则有聚氨酯系列胶粘剂。这类粘合剂施工后都需要。
4. UV电子胶
电子产品领域已经大量使用UV胶,包括排线定位、管脚密封、液晶面板的制备、手机按键等,UV固化粘接是电子产品制造中必用的技术手段。随着电子产品的薄层化以及有机光电子器件、柔性可弯曲显示器件的出现,适应卷对卷工艺的UV粘合剂有巨大的需求。UV固化的高效、快速、及时、可控制性的特点将充分显现。
5.UV光学胶
触摸屏目前是UV光学胶的最大单一应用。触摸屏中的UV光学胶有3个功能:粘接、增加透光性和提高抗冲能力,需要满足严格的性能要求,包括颜色、耐候和环境稳定性、电器性能、光学性能等。触摸屏贴合涉及的粘接材质主要有:玻璃、ITO导电层、PET、 PMMA、PC等。当触摸屏采用蓝宝石用后,为提高透光性将需要更高折射率的UV胶。
目前用于触摸屏的有液态(LOCA)和固态(OCA)光学胶,前者用程序控制点胶机点胶,盖上玻璃盖板、流平和充满后透过盖板固化,具有填充性好、施胶方便的优点,但需要做溢胶清理;OCA是无基材的双面PSA,上下都是离型膜,使用时先去除轻离型膜进行贴合,然后去除重离型膜再与另一粘接面贴合。早先的触摸屏采用的液态胶是热固化,生产过程长,效率低,现在已经全部转变为UV固化胶。目前的OCA还是采用传统的溶剂型胶经过涂布、干燥、热交联工艺生产,烘道长,灰尘等引起的瑕疵多。改用UV固化工艺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
6. UV医用胶
UV胶在医疗领域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例如医用压敏胶或胶带改为UV固化制备,可以形成系列产品。
End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