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 对化工产业影响几何?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历经8年谈判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此次签署RCEP的共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
签署RCEP协定,自贸区、港口航运、轻工纺织制造等贸易相关概念大涨,本身属于利好消息推动刺激,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对化工行业来说有利好也有冲击。
对化工行业的利好
经过8年谈判,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全球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就此诞生。
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关税下调至零关税;服务贸易;投资;技术合作;人员流动;电子商务与数据交换;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其中重点内容包括覆盖90%的商品类别的货物贸易关税的下调直至零关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等。
RCEP最核心的升级措施是当前或未来10-35年将关税渐进式削减到0%水平,这一过程较为漫长,长期来看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形成更为密切的贸易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RCEP对中国短期对出口的促进有限,渐进推进的税率下调,更多的是中长期利好,而RCEP的更大意义在于中日韩、特别是中日首次建立直接的自由贸易区关系。鉴于拜登大概率登台,预计特朗普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有可能再度重启,这也将约束RCEP的实施效果,也即中美关系仍是关键变量。
在亚太地区,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化工集群将会以产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宏大、创新能力活跃、基础化工原料雄厚、高端精细化工技术领先、化工新材料特色显著、中日韩三国合作密切为突出特征,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化学工业极为重要的增长极。
自由贸易协定对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利好就是可以消除中国与日韩,与东盟国家对进口化学品征收关税,开放性的协定可为各国化学品制造商每年节省大量费用。同样,对从协定国进口化学品关税方面可减少支付关税。取消关税节省的成本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
目前,中国化工市场已经占到全球化工市场的40%。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化工市场将会占到全球化工市场的50%。庞大和旺盛的国内需求,这是中国化学工业崛起的第一大逻辑。
对化工行业的冲击
RCEP的签署对我国优势行业是机遇,对薄弱行业则是挑战。据该机构测算,RCEP协定下,受益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轻工、建材、农产品、采掘业、电子商务等;相对而言,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
这里的冲击,主要还是指对本土的中小化工企业而言,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化工集群,分别是:
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化工集群
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化工集群将会以产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宏大、创新能力活跃、基础化工原料雄厚、高端精细化工技术领先、化工新材料特色显著、中日韩三国合作密切为突出特征,将成为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化学工业极为重要的增长极。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化工集群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化工集群将会以传统化工能源和化工新能源、高端化工新材料、农业和种子工程、生命基因技术创新领先为突出特征,将会成为世界化学工业高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将会成为世界化学工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
以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化工集群
以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化工集群将会以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高端医药和终端化工消费品技术创新为突出特征,成为全球低碳利用和循环经济的领军者,成为世界和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以沙特、伊朗和印度为代表的中东海湾和南亚化工集群
以沙特、伊朗和印度为代表的中东海湾和南亚化工集群也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治问题和地缘政治的困扰,特别是中东地区面临着过分依赖石油收入的经济体制缺陷,但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十分迫切。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再加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四大集群之间的横向流动变的频繁,他们不再以地区划分,可以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经济利益的地区作为发展重点。
此外,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具有悠久历史、具有产业特色、具有发展活力、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头羊企业。如北美化工集群中的杜邦、陶氏、埃克森美孚、KBR公司等;欧洲化工集群中的巴斯夫、赢创、科思创、索尔维公司等;海湾和南亚化工集群中的沙特阿美、沙比克和印度信诚公司等;亚洲化工集群中的三菱、三井、信越、旭化成、LG、SK、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国中化、万华化学、中国台湾台塑公司等等。
这批领头羊企业代表着百年变局下的时代特征:创新、活力、绿色、可持续发展和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他们不断调整着自身发展方向,随着RCEP的签署,可能会有很多化工巨头企业将目标瞄准亚太市场,竞争势必加剧。
总的来说,RCEP,对我国优势行业是机遇,对薄弱行业是挑战。吾辈当自强,化工产业跟其他产业一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首先最紧迫的还是壮大自己的实力!
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留给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时间越来越短,历史的车轮滚滚,大浪淘沙,只有适应时代变化的才能勇立于潮头!